#爆發力是眾多訓練積累的產物
運用 #強度 與 #速度
來提升身體對應負荷的能力
挑戰的是危險與安全間的那條臨界值
臨界閾值之內,你能獲得效益
超過閾值後,得到的就是損傷
訓練的目的是 #在安全有效的狀況下
推高閾值、提升運動表現
而非越強、越快就一定越好
沒有肌肉力量、沒有神經效度
軟組織適應力跟不上
也很難產出良好的爆發力或提升發力率
甚至還會造成動作控制不良
與軟組織適應跟不上後的損傷
許多人在爆發力訓練上
就是「看到」人家執行
跳箱、跳躍、藥球拋砸...等
就 跟著在各種訓練中
加上跳躍、高度變化來提升爆發
沒錯!這都是爆發力的訓練
但身體呢?是否應該協助準備
使訓練能更發揮出他的成效!
Stretch-Shortening Cycle; SSC
的確是增強式訓練的重要依據!
但很少有人去認真的思考
這背後所需要的元素與準備
神經生理機轉、機械效能機轉
兩者,缺一不可!
甚至在機械效能機轉上
也非單靠肌肉發力即可
肌肉細胞徵招的效度與生理性功能
肌肉有效收縮的功能性長度
並聯與串連軟組織的配合度
(肌肉內外筋膜、關節周邊結締組織)
都在在影響著肌骨系統與神經肌肉系統
在運動表現上的爆發與發力成效
前述每種元素的生理特性不同
對應刺激後的反應表現也完全不一樣
更不可能僅靠單一訓練來滿足
平時~選手身體需要強化的元素太多
技術、體能與養護上
已經耗費太多時間
才會藉由單一模式訓練
比如跳箱、藥球拋砸等模式
來滿足所有SSC所需的要件
如今~疫情期間
無法執行高強度與高負荷的身體刺激
正可以利用這段時間
補強不足的神經效度與軟組織適應性
許多肌力體能專家
多把注意力聚焦在肌肉組織與能量系統
許多功能與動作訓練專家
習慣專注討論在動作控制與效能
對運動員而言
兩者不是二分的切割
而是最完整的聯集
也就是兩方都很重要!
有了正確的動作控制能力
確保關節與肌肉之動作序列性正確
然後在對應性的增加刺激
讓身體對負荷產生反應
積累這些反應再產生正確的適應
研究增強式訓練的動作或強度
不如先從機轉面來思考
選手現階段所需要的能力
再根據能力來補強並設計訓練
或許會改變你對專項訓練的成效喔!
Believe團隊的Kim老師 Kim Tung
也針對居家狀態的三關節連動之準備
為大家設計了一個強度分層的訓練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POWER55/posts/4042641229147697
歡迎一起討論與分享~
#BelieveTraining
#TrainingNeverStop